生命的礼赞——读邹佩《我想活着》

2021-12-24   文艺频道 / 文/杜芳川   ico_2_1.jpg  
3.4k

8月10日,邹佩给我发了一篇她的散文《我想活着》。自说是含着眼泪写完了这篇文章。看罢此文,喉头哽咽,确实感人。这是邹佩发自内心的呼唤,是邹佩对生命的礼赞,是邹佩对那些病入膏肓之人即将被病魔褫夺生命的悯伤。

1640322318837922.jpg

女作家邹佩是位90后,大学期间学的是通信专业,毕业后在一家通信公司干了7年。由于骨子里对文学的喜欢,于是,辞掉工作,专职创作之事。除了写作,她还当编辑,主编杂志,在文学路上越走越宽,多有建树,令人钦佩。

《我想活着》开篇通过一位新冠患者在生命垂危之际,紧紧拉着钟南山院士的手,说出了“我想活着”四个字。这四个字,便是这位患者弥留之际的生命绝唱!“活着”对于一个养尊处优,或者身体康健的人来说,就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然而,“活着”对于体弱多病、病入膏肓的人来说,那就是身处绝望时发自内心的呼唤,是一种奢望,是对生命的期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邹佩从这位患者发出的生命绝唱中,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对生命的礼赞,对钟南山院士等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精神的礼赞,从而,唤起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

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有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孝经·开宗明义》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其意为身体是父母给予的,不敢让它受伤毁坏。要保证一个健康完好的体肤,这便是行孝的开始。同时,也告诫人们要珍爱生命,珍惜身体健康,履行人生的责任,完成自己的使命。那位紧握着钟南山院士双手的患者发出“我想活着”的求救,他可能还有许多未竟之事:或者孝敬父母,或者抚养子女,或者照顾妻子……每一件事,都需要生命的赓续才能完成。看着邹佩书写的文字,在脑海里闪现着那位患者的痛苦之情、忧伤之情,感受着他当时的绝望之情和对医护工作者的希望之情。

生命诚可贵。邹佩通过这位患者“我想活着”的描写之后,紧接着便写出了自己的外公。当外公知道自己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之际,让儿子用自行车载着病体,强忍着病魔所带来的痛苦,看望心爱的外孙女外孙子,叮嘱他们好好学习的场景,将一个老人的心、老人的爱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精神的强大,面对生命即将结束时内心的坦然。老人的身体虽然被病魔所侵蚀、所围堵,但对于孩子们的爱却无法掩埋,对朋友的亲情无法割舍。

所以,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必须让自己的爱延续下去。于是,他不仅看望了外孙女外孙子,还看望了邹佩的爷爷。老人相见,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一个健康的活着,一个却即将离开人世,虽然身处同一个场景,但内心世界却是迥异的。外公对爷爷说出“我想活着”的那一番话,让人听了很动容,他自知这一次可能是老兄弟俩人生中最后的相见、最后的拥抱,却坦然面对,不怨天尤人,更没有悲天悯人之念,可见外公内心的强大!强大的不是病体,而是那种激励人“活着”的精神,这种“活着精神”就是对生命的诠释和礼赞!

看罢此文,我能感受到邹佩写作时痛苦落泪的神情,能看见她泪打纸巾时的忧伤,能察觉到她内心既强大又柔软的两面性。强大者,在于她敢于面对死亡,直面人生,将“死亡”勇敢地写出来。柔软者,则在于她内心的善念,还有对不珍惜生命者的呐喊,更有对即将结束生命者的默哀,还有那些为了“活着”而与病魔抗争者的敬畏!

一个刚到“而立之年”的女性能对“活着”“生命”发出如此强烈的感叹,说明了她内心世界的强大,体现出内心饱含的家国情怀,恰恰说明了她是一位珍爱生命的人。一个珍爱生命的人,一定是一位珍爱家、珍爱国、珍爱世界的人!

写到这里,我知道邹佩为什么浸含着眼泪写下这段文字,因为她对他们爱的很深沉!

| 编辑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 

    继续阅读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