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引汉济渭”!氢动力直升无人机“猛禽”翱翔秦岭
展出的氢动力无人直升机。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猛禽一号’,它采用的是纯电动驱动系统,最大特点是它的巡航距离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沣西新城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展厅内,陕西引汉济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孟晨向参观者介绍说,“氢动力无人直升机可在零下30摄氏度进行巡查巡检,‘猛禽一号’续航可达500公里以上。”
记者了解到,陕西引汉济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5年开始进行无人机应用的探索,将成熟的无人机产品应用到工程巡检、环水保巡查等工作场景。随着应用的广泛深入,公司对工程巡检作业指标的要求逐渐提高,成熟产品的技术参数和高昂的售价无法满足公司需求。在此基础上,公司开始创新性开展无人机自主研发工作,不断拓展无人机应用范围。受限于研发技术来源单一,且相对薄弱,该阶段公司6人研发团队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
2021年,陕西引汉济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投身秦创原建设,成立秦创原引汉济渭研究中心,并迁址入驻秦创原总窗口。“入驻秦创原后,公司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在现有产品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引入尖端技术,为新产品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孟晨说,围绕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了猛禽系列无人机、无人值守智能设备、氢动力应用产品矩阵,用于水利工程中无人机巡航巡检、现场监测、数字孪生等。
陕西引汉济渭工程横穿秦岭,地形复杂,普通的无人机难以满足超长距离的飞行作业,如何保障工程建设与后续安全运行管理成为难题。“起初,研发团队在无人机动力方面遭遇‘卡脖子’,科研人员无法找到突破口。”孟晨说,公司发展遇到瓶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公司提供了人性化的助企服务。在西安交通大学张锦英教授团队帮助下,公司利用石墨烯稳定包覆固态储氢技术,使无人机飞行作业时间大大提升。
氢动力无人直升机实验飞行。
时间回到今年6月中旬,陕西引汉济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无人智能设备技术负责人李旭洋便带领团队赶往秦岭中的引汉济渭工程现场,他打开一个长约2米的“黑盒子”,一架崭新的无人直升机呈现在记者眼前。作为“飞手”,李旭洋调试完参数,通过控制器将无人机顺利起飞。透过无人机镜头,巍峨的秦岭山脉层峦叠嶂,满眼青翠。
李旭洋告诉记者,氢动力无人直升机飞行平台是公司的省级重点科研项目,更是秦岭生态巡查巡检的“王牌空军”。该机型于去年9月研发完成并进行首飞测试,目前主要应用于引汉济渭工程巡查巡检,未来还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针对长航时、大载重、高原低温等特殊技术标准衍生多种飞行平台,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综合管理等领域。
李旭洋说,作为国内首台氢动力无人直升机飞行平台,该机型最大起飞重量35公斤,实测续航能够达到100分钟,设计升限6000米,可在零下30摄氏度进行工作,可应用于巡查巡检、低空物流等场景,进一步解决了传统无人机设备在低温气候和高海拔地区无法正常工作的技术难题。
“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要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明星产品。”孟晨说,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相继完成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太阳能增程尾座飞翼、系留式多旋翼、氢动力无人直升机、鹰巢机库等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在氢动力无人直升机研发方面,陕西引汉济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内部协作、外部合作的方式,加速推进研发工作。
“研发期间,公司与吉林省水利厅签署订单,拟定交付时间是12月份,考虑到冬季东北地区气温将达到零下20摄氏度左右,低温情况下产品的电池活性和续航能力会降低,全功率输出时存在断电风险,对无人机正常作业限制非常大。研发团队以零下30摄氏度为控制点,严格按照要求,确保无人机在此低温状态下能够正常作业。”孟晨告诉记者,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坚定了公司对氢动力无人直升机研发工作的决心。
“无人智能数字孪生系统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和卫星DEM高程数据,能快速转化成实景三维模型搭建孪生场景,实现布局、架构、外形、功能等可视化,可以实时进行远程监测与控制、工程远程问诊、工程进度监管等工作。”孟晨介绍,猛禽系列无人机已经在西安、汉中、安康、长春、珲春等地水利工程建设、水利设施管理领域实现应用。(记者 贺桐 杜鹏)
| 编辑 ANNA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