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盛宴热力四射 “钢铁驼队”实力“抢镜” “双节时刻”西安刷屏央媒
十月六日,大唐不夜城精彩演出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 摄
“双节”同庆,风华共赏。这个假期,西安各大景区人气爆棚,一场场传统与创新交织的文旅盛宴绽放出精彩的“双节时刻”,让五湖四海的游客尽享城市魅力,引发央媒持续聚焦,彰显出古都西安文旅市场的澎湃活力。
文旅盛宴“好戏”十足
在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里,西安文旅市场繁荣火爆,节日期间,西安的众多知名文旅场所精心推出爆款活动,营造出浓郁节日氛围,“圈粉”央媒。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网、央广网、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晚间新闻》《寻味中秋》等主流媒体和栏目高频次将镜头对准西安。
在《“双节”期间西安城墙“好戏十足”》《华清宫长假奉上“文化大餐”》等报道中,西安城墙景区的“庆盛世华诞”主题光影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汇演巡游活动、大唐不夜城的精彩演出、“华清宫里闹双节·唐人有礼了”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昆明池·七夕公园景区直播、西安丝路欢乐世界的游园畅玩等内容特色鲜明,令人目不暇接,展示出西安文旅市场的充沛活力,吸引中外游客“花式”点赞。
央视新闻客户端10月3日推送《“加强版黄金周”彰显经济活力》文章,幽默地称“西安庞大的人流让兵马俑博物馆里的兵马军阵都略显单薄”。
中新网另辟蹊径,10月4日的报道关注游客在老厂房、老菜场等热门打卡地的“慢生活”,诠释出古城浓浓的“文艺范”和“烟火气”。
央媒致敬坚守岗位的工作者
假日城市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相关行业从业者的辛苦付出。10月1日中新网《陕西西安:火车头快修员的假期坚守》、10月2日央广网《西安城管:“坚守”让城市遇见美好》、10月4日人民网《坚守一线 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10月4日中国日报网《西安临潼交警节日坚守岗位 缓堵保畅为平安》等报道,纷纷致敬为市民游客提供服务保障的诸多行业和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
10月1日,中新网发布西安秋游“上新”消息。当日,西安铁路局正式开行“秋游秦岭”主题旅游列车。
同样精彩的还有秦腔舞台。9月27日,国际在线推出《周至秦腔:在坚守中迎来新发展 在发展中唱响“新秦腔”》报道。报道以周至县举行的“秦岭·秦人·秦声——2023陕西省首届乡村戏曲大舞台”为背景,介绍当地在秦腔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中的守正创新。
10月3日,一场发生在西安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之间的爱心接力故事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娓娓讲述。故事通过一名3岁的哈萨克斯坦小朋友得到跨国中医诊治的经历,介绍中医药沿着“一带一路”加速“出海”,实现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
中欧班列长安号再传佳讯
自开行以来,中欧班列作为丝路上的“钢铁驼队”驰而不息。近期,中欧班列长安号再创佳绩引发关注。
9月28日,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突破20000列,央视《新闻联播》、人民网、中新网、新华网、央广网等争相报道了这一消息。“西安国际港站已经成为全国中欧班列开行量最大的车站,中欧班列(西安)已成为运行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辐射范围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五最’精品班列。”中新网报道这样陈述。
此外,10月2日、10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中欧班列谱写丝路新传奇》和《中欧班列,铺就共同繁荣发展之路》,分别介绍了中欧班列长安号和西安国际港站的运行及发展。《中欧班列谱写丝路新传奇》中称:“西安已经成为中欧班列重要的集结中心……成功跃升世界一流内陆港。”
西安的科创实力同样不容小觑。10月1日,央广网以《高质量发展看中国|陕西西安:科技创新大潮涌 开放发展“链”动能》为题,从“高质量增长步履坚实”“科创之城动能强劲”“高水平开放构筑新高地”等角度,报道西安在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中的发展步伐。
10月3日,中新网报道:10月11日起,在现有西安北至北京西的基础上,西安站将首次开行进京高铁,让前往北京的旅客出行更为便利。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薛雯)
来源:西安新闻网
| 编辑 ANNA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