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丝路之约” 陆港连通世界 千年古都奏响丝路强音
古丝路驼铃穿越千年,今大美西安加速奔跑。连日来,古都西安融于血脉的“丝路基因”绽放出绚丽华彩,多路国际友人来这里赶赴“丝路之约”,新华社、中新网等主流媒体围绕西安国际港站、中欧班列长安号多角度讲述丝路故事、西安故事。
“丝路之约”吸引国际友人
近日,多场“丝路之约”展示着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扎实实践。
10月22日,“丝路有约 缘聚西安”——第二届驻华大使夫人西安行活动在未央区启动。来自贝宁、加蓬、加纳、马里、尼加拉瓜等国家的驻华大使夫人开启为期4天的西安之旅,共同感受中华文明的浩繁璀璨,亲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的丰硕成果,领略中国现代化的壮阔前景。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第一时间报道了这场“丝路之约”。
日前,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走进西安国际港站。人民网报道称,外媒记者连连惊叹在西安国际港站的所见所闻。考察团成员、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晚报》副总编辑妮娜·尼奇博洛娃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看到这样宏大的场面我感觉很震撼。中欧班列对于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是非常重要的……”
10月21日,新华网推出《西安:从历史名城走向开放之都》报道,从“三都四城”擦亮城市名片、“古都”秀出国际范儿、城市IP不断出圈等角度,对西安不断探索消费新场景、新载体、新业态,释放城市消费潜能,开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丝路基因”穿越古今
璀璨的古丝路文明为西安留下了浓厚的“丝路基因”,中新网近日聚焦于此,推出《随“凝固的裙角”捕捉丝路千年韵律》《田继伟:三彩腾空马怎样印证古丝路汇通?》等文章,借陕西历史博物馆“三彩载乐骆驼俑”“唐鎏金伎乐纹八棱杯”,西安博物院“三彩腾空马”等珍贵文物,探寻丝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印记。
作为新时期续写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近日西安国际港站受到多家主流媒体聚焦。
10月19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在《“后卫”变“前锋”!我国中西部迎来开放发展新机遇》报道中,以具体事例介绍十年间西安国际港站的发展历程。
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上周连续推出《龙门吊女司机:与“一带一路”共成长》《我为中欧班列“穿针引线”》《为世界提供稳定高效的物流服务》等多篇报道,向海内外展示西安国际港站稳步发展、物流繁忙的景象。
10月18日,中新网发布《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十周年 西安“钢铁驼队”织就商贸新丝路》及视频报道《西安·中欧班列(西安)》。视频中称:“‘西安港’已成为中国内陆地区沟通全国、连通世界的‘丝路之窗’。”
新华社《 “一带一路”人才合作结出累累硕果》《迎盛会 打卡西安文化地标》等内容,也同样将目光投向西安“丝路元素”。
斑斓秋景惹人醉
近日,西安天气晴好,蓝田县九间房镇“荞麦花海”、长安区秦岭北麓层林尽染、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的落日余晖……成为新华网、中新网镜头里西安醉人秋色代表。
央广网挖掘西安高新区秋日骑行好去处,推荐了风光迷人的仪祉湖公园、洨河生态公园、沣河梁家滩运动公园等打卡地,这些地方设施完备,游玩惬意。
美景之余,新华网还连续关注秋收“丰”景,《陕西西安:终南山下秋风起 又到一年丰收季》《秸秆深翻入田园 打造生态“吨粮田”——陕西西安秋收见闻》等报道,绘出一幅深秋时节关中平原丰收图。
与此同时,西安航天、医疗等领域传来多条好消息。10月20日,航天四院发布了包含整体式和分段式在内的为商业航天量身定做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其型谱。《光明日报》称其“均具备高可靠性、经济性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
中新网10月19日《国内首例多基因编辑猪皮救治特重度烧伤患者获成功》《西安交大一附院为患者植入全球最小国产人工心脏》、央广网10月22日《西安市儿童医院完成一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展示了西安医疗领域的新突破。
此外,首届中国(西安)国际航空材料及装备制造展览会开幕、大唐西市博物馆入选全国优秀文化遗产旅游案例、2023第六届SSC网络安全大会在西安开幕、2023农牧数智生态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等消息在央广网、人民网等传播。(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薛雯)
来源:西安新闻网
| 编辑 ANNA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