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接力传承“使命”各不同 鱼化寨泥叫叫未来可期

2018-03-20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陈黎

       一生的喜爱,72岁的杨云峰每天还在研究、制作泥叫叫。
  
  清末在鱼化寨兴起的泥叫叫是一种陶哨,兼有音响和观赏双重属性,又被称为戏人泥哨、娃娃哨和小唐三彩。它的彩色造型以戏曲人物和神话人物为主。曾流行了百余年,欢乐过很多人的童年,如今却少为人知。让第四代传承人72岁的杨云峰欣慰的是,传承的接力棒已被学艺术出身的儿子杨帆牢牢接过……
  
  泥叫叫小巧有趣,好看又好玩。建国初期,鱼化寨几百户家庭做泥叫叫为生,今天的鱼化寨只有72岁的杨云峰仍在坚持。它对于他,像童年的伙伴,不想说再见的老友,也是不变的快乐源泉。47岁的杨帆和父亲一样喜爱泥叫叫,也一样没有靠此为生。因为热爱所以坚持,鱼化寨泥叫叫的传承路走得很不一样……“父亲坚持传统的就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杨帆说他的使命是用古今结合的艺术表达,拓展泥叫叫的文化体系。
  
  父子接力传承
  
  半个多世纪前,泥叫叫是普通人家难得的玩具。它黑底点彩,七厘米左右高。既是哨子,也教孩子记住传统戏曲人物的模样。杨云峰童年的这个哨声,一直响到了古稀之年。
  
  杨云峰初中毕业因为家里物质条件所限,只能回家务农。1962年到1985年他在鱼化寨大队当了30多年管农业的干部,泥叫叫一直伴随左右。“我十几岁就琢磨做新人物。”杨云峰说泥叫叫要先用模具翻出来。他不满足旧造型,就画图做新模具再翻出来烧制上色。“做好之后,村里人见了都夸。”回忆往日,看着新做好摆了一桌子泥叫叫,72岁的他露出阳光笑容。上世纪80年代,杨云峰在鱼化寨纪念馆做泥塑,又成立鱼化寨泥塑工作室,钻研不停。
  
  “我三四岁的时候,爸爸就在炕上捏泥叫叫,摆满一簸箕等着阴干。”1971年出生的杨帆回忆那沉甸甸的簸箕就卡在他身旁,以防止他掉下床。慢慢长大,杨帆学会做泥叫叫了,后来他考上西安美院。成长中看到泥叫叫在远离人群。
  
  建国后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泥叫叫一度是走街串巷货郎的担子里必备物件,极受欢迎。冬天农闲几百个家庭集中制作,再通过城隍庙、八仙庵那个时代的“贸易中心”批发到西北各地。“到了我小时候就有了塑料玩具,更多样更便宜。传统工艺玩具受到冲击。”杨帆认为,鱼化寨泥叫叫因为地域原因没有发展为旅游产品。庆幸的是,泥叫叫在他们父子手中存活了下来。
  
  制作工艺快捷
  
  做的人越来越少,但杨云峰却把泥叫叫当成一辈子坚持的爱好。现场他演示了制作大步骤。先制作泥条。用鱼化寨黑亮的泥,加专业雕塑泥,锤成粉末入水过滤,置放石板上捶打加棉絮增韧性,切小块滚泥条备用。
  
  第二步将泥条压制进模具里,压入一根棍子,做出腹腔孔,这是发音条件之一。把半成品从模具里取出略微修正,晾一个小时候半干时,进入最关键的第三步,挖前孔。杨云峰用一根扁竹签插入人物头顶,一点点进入,不合适时停下取出调整再插入,试探中前进直到最后对准腹腔孔,并部分重叠。这需要极好的分寸感,能不能吹响就看这步。2分钟前孔完成,轻吹哨声响。
  
  等待阴干进入第四步的烧制。泥叫叫是低温烧制,用棉絮和锯末埋堆入窑后在烟熏中“焖熟”。杨帆说过去没有条件烧窑,村里人就直接放到炕洞里烧。一夜后取出,清理收拾干净。
  
  第五步上色。同造型一批次烧50至100个。并排放好按颜色给人物分批上色。比如关公先上绿色,把所有关公的绿色部位上完后,再依次上其他颜色。“这样避免串色”,杨帆说上后一种颜色的时候,前一种颜色已经干了。最后给人物脸部描眼开脸罩油,作品完成。
  
  物质贫乏时代,聪慧的劳动人民用极简快捷的方式做出泥叫叫。简单色彩勾勒出戏曲人物,不用簧片只用音孔解决发声,没有烧窑条件就利用烧炕的火……泥叫叫给平淡日子添了一抹声响和亮色。
  
  有望成为乐器
  
  “父亲一辈子热爱,不能从我手上丢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父亲延续他的做法,我这辈会加入我对泥叫叫的理解。”杨帆觉得泥叫叫应有一种文化体系的传承脉络,不能纯粹为迎合当今社会做卡通人物类造型,而丧失自己的文化特点。
  
  杨云峰经手的作品保留着传统特点。王宝钏、孙悟空、关公……不变的传统人物、神话人物,色彩保持黑色打底、彩色点缀,尺寸仍以七八厘米为标准。40多年制作中也在创新微调。比如十二生肖造型,原来老鼠、蛇是趴着,现在立起来了;以前的单音现在最多可有四个音阶;人物造型从单人发展到双人、三人。
  
  杨帆想延续泥叫叫传统文化脉络,把他这代人对现代社会的理解运用到设计上。“在陕西历史文化的大框架里,从艺术性、地域特点上继续发掘。”他说思路就是让泥叫叫的外形审美更加“复古”。他心仪6000多年前半坡遗址中陶器的几何纹样,简单又直白。他还钟情于唐代仕女、汉俑的造型。“我想以艺术的角度回到古代,再以现代人的审美在泥叫叫上表达出来。”他说已经画了一些草图,希望日后可以陆续实现。
  
  如今泥叫叫从单音哨声发展到连音,杨帆还想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让泥叫叫变成一个真正的乐器,吹完整首曲子带来新的生命力。“需要在制作上和专业懂乐器的人研发一下。”他还在收集各时代的哨子,终极梦想是从泥叫叫延伸,最后开一个哨文化微型博物馆。
  
  传承还在继续。杨帆说他的儿子从小跟爷爷学做泥叫叫,如今已是艺术专业大学生。在他看来,儿子年轻思想多变,但家传影响,未来可盼。

编辑 / YIAN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