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晔:大汉雄风钱币情 谈杨军长篇小说《大汉钱潮》
我非常幸运,读到了杨军老师的《大汉钱潮》。
之所以期待,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这是金融作家同仁的大作,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资本;二是因为这本书里包含了我喜欢的文学、历史、货币三要素,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爱好集成物;三是因为这是大部头小说,我一直喜欢看大部头小说,特别是超过30万字的,尤其偏好。
杨军老师无疑是有名头的人,他是陕西金融作协的主席,在全国金融系统也是非常著名的编剧和作家。当然,我看《大汉钱潮》还是因为这是一本我非常期待的书。
《大汉钱潮》分上下两册,60章,近80万字,我看得比较慢也比较细,差不多花了20天的时间,因为实在不想走马观花地将这本书给消耗掉。
一、好背景下的好故事
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汉武帝的六次币制改革,从西汉有名的“七国之乱”开始拉开小说的序幕,到汉五铢钱的诞生,历史场景非常宏大;上到汉武大帝、下到钱庄的小跑堂,杨老师塑造了多个层次、不同身份的人物,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故事涉及历史、钱币、冶炼、铸造等专业知识,说明作者有非常宽泛的知识面。
据杨老师说,这本书是由剧本改编过来的,我深信不疑,因为只有写剧本的人才敢布置这么大的场景,才敢在这么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虚构这么多人物,且最终将每个人天衣无缝地码到历史事件中,这不是单纯码字人能有的眼界。
二、好题材下的好结构
杨老师说,《大汉钱潮》采取的是新古典主义的写作手法,我理解新古典主义就是用古代小说体和白话文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的写作手法。这是当代很多作家不太注意的,写一个2000多年的题材,用的是西方小说的表达手法,感觉有点像大红袄下面配个绿裤子,怎么看都是不和谐的。
《大汉钱潮》采取的是明清小说比较传统的章回体格式,每章一个对仗的标题,标题提纲挈领地归纳了本章的重点内容,标题构成了悬念吸引读者一步步地阅读下去。这个设计是非常巧妙的,因为一部60万字的长篇,要想靠一个个的悬念将读者引进去,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毕竟小说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不是在写魔幻小说和鬼怪故事。章回体的结构设计加重了本书的厚度和厚重。
三、好历史下的好知识
稍有一点货币常识的人都知道“秦半两、汉五铢”,他们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货币,知道这两种货币名称的人很多,这两种货币长得什么样,是如何制作的,知道的人不多。知道汉五铢那么艰难曲折的诞生历程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杨老师是凤毛麟角的魁首。
关于货币,我们知道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马克思语)”,假如货币制造的价值低一般等价物,因此就会有人开始伪造货币,因为伪造货币有利可图。在汉代之前,还没有伪造货币的概念,货币没有明确必须由国家统一发行,因此,货币就出现了官铸和私铸。过去铸钱跟现在印假钞不一样,私铸起码要掌握以下的技术:冶炼、治范、铸模、设计、雕刻、修理等,也就是说,不是谁都有能力私铸货币。私铸货币不仅需要经济实力,更需要技术实力。私铸的泛滥不仅削弱了国家的财力,更降低了国民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的冲击简直是灾难性的,汉武帝认识到了私铸货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故事就是以这个背景开始演绎的。
四、好秦川下的好文学
读《大汉钱潮》我有一个奇怪的感觉,觉得这段历史只有陕西人写才能写出那个味道,那段历史好像永远属于秦川人。我一直想象着这样的场景,当杨老师走到户县大王镇指着一堆黄土说,这是汉武帝时期“上林三官”钱局遗址时,我觉得他不仅豪气而且霸气!这样的豪气和霸气只能来源于秦川大地,因为这片土地上凝聚了这样的精气神。汉五铢如书中所说,它是世界上最长寿的货币,它存世时间长达800年,直到唐朝才被开元通宝所代替。
细心的人可能发现了,在唐朝之前,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重心一直布局在秦川大地上,羡慕杨老师沐浴着秦时明月,闲话着汉朝钱币故事,故事是杨老师说的,故事本事就是一个好的文学素材,这样的故事由陕西人写出来,它注定就会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
五、好人品下的好人物
文如其人,字如心话。观察一个作家的人品,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来了解他。因为很少有人将别人想的东西搬到自己的作品中。《大汉钱潮》中只有两种人,好人与坏人,人物性格的设计,说明杨老师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非好即坏,说明杨老师爱憎分明有原则。因为作者的中正,因此笔下的人物,性格也非常突出,如忠义的英卓、仗义的无盐淡、狭义的郭解,传递和弘扬的正能量;阴险的伍育之、仇恨的刘驹等恶人,最终得到应有的下场;使君与无暇说是一个人的名字,其实,他们何尝不是一个符号呢?使君理应就是带着崇高实名的君子,无暇是精神世界唯美的追求,不知道杨老师是否这么设计的,我是这么理解的。
我喜欢看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因为这是文学的使命,这也是文学的价值!
写到这儿,该给杨老师提些意见了,尽管有些建议杨老师已经知道,他自己在后记里面都提到了,但这不妨碍我这样爱吹毛求疵读者的建议。小说中有大场景,但是缺乏气场,如汉武帝出场跟一个武林盟主的仪仗基本差不多,这有点缺乏区分度;对话占比过高,有些场景的描写,比如沙场上或者铸造场的工艺,要是描写细致一些,给人具象化的印象,那就非常有身临其境感;故事是按照历史顺序展开的,要是适度增加一些情节穿插或者事件重叠,会更加有吸引力。
瑕不掩瑜,一个靠业余时间写作的人,能创作出这么伟大的作品,我敬仰有加!感谢杨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华美的史诗!
作者:朱哗,经济学硕士,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曾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管理类学术论文十余篇。先后出版畅销书《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三本历史评论类专著和散文集《一车一世界》,长篇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等。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