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微雕作品推介会在大唐西市举办

2020-10-05   来源:大美陕西网 作者:刘 佳

桃核、橄榄核上刻人物花鸟,蛋壳上镂空雕刻嫦娥奔月,葫芦上砑出梁山好汉……10月4日,在西安大唐西市举办的陕西民间微雕作品推介会上,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们带来的精彩绝活和生动传神的作品引得观众纷纷称奇。

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是集中国文化精华的袖珍艺术品。微雕一般指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富有立体感和生动性。

“核雕三剑客”:入木三分 精细见长

推介会上,陕西“核雕三剑客”李岩、黄树立、袁军红携代表作亮相,为市民们展示了精妙绝伦的核雕艺术。核雕主要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而成,其创作特点可谓是“构思七分,入木三分”,创作人须以丰富的想象将紊乱的果核纹理构思成型,作品讲究想象奇特,富有新意。因其独特的手工艺术价值,核雕在我国民间工艺中独树一帜,并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为这幅作品取名为《国士无双》,他刻画了钟南山院士在今年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临危受命,始终战斗在抗役一线的感人故事。”推介会上,袁军红正向市民们介绍着自己的核雕作品。他“笔”下的钟南山神态悲悯,眼神坚毅。他以浮雕写实的技法,再现了院士的忠于职守、殚精竭虑的气魄,也希望借由这件作品,弘扬如钟老般果敢刚毅的精神。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黄树立表示:“非遗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中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位非遗传承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愿借此次推介会的契机,与广大微雕同仁及艺术爱好者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工艺美术,让微雕这朵艺术之花永远绽放光彩,携手为保护与传承中国非遗贡献一己之力。”

“捣蛋大师”郭书清:蛋壳上的毫厘之舞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能在一个厚度仅为零点几毫米的蛋壳上雕刻出万千世界。大到鸵鸟蛋,小到麻雀蛋,普通的鸡蛋、鸭蛋、鹅蛋,甚至罕见的孔雀蛋、鸸鹋蛋,在蛋雕大师郭书清的手中都幻化成了精彩纷呈的万物。“蛋雕看起来精美,但创作过程可以说是非常‘折磨’人了,”郭书清说。一件蛋雕作品要经过选蛋、打孔、清液、构思、画样、雕刻轮廓等十几道工序,这里面没有一个步骤是简单的。

“蛋壳易碎,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刚开始做蛋雕时,十几枚蛋壳才能做出来一个成品,好多都是做了一半不成功的,有的甚至到了最后一步,不小心碎掉了,这时候是最心疼的。随着手艺的不断进步,现在,拿到手上的蛋壳基本上都会变成作品,手艺精了,浪费的蛋也少了!”郭书清自豪地说。

“作为一名手艺人,希望蛋雕这门传统的手艺能在我们的手中传承和发扬下去,同时也希望年轻人能够向工艺美术大师们学习,在工作生活中也能葆有手艺人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精神。”郭书清表示。

“神笔”司马良:葫芦上砑出花样人生

说到砑花,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简单来说,葫芦砑花就是在葫芦上砑出画来,原理与雕刻相似,将花纹周围的部分剔除,使花纹凸显出来。不同的是,雕刻需要挖下去一部分,砑花是用硬物压得凹下去,使葫芦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立体感,形成花卉、山水、风景、人物等浮雕效果。

“在葫芦上砑花,仅有精湛的技艺是不行的,还必须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因为葫芦砑花的题材非常广泛,唐诗宋词、花鸟鱼虫、故事典籍等等,无不涉及。”司马良向市民介绍着砑花技艺,“有了丰富的知识积淀,砑花的时候才能更深厚、更有神韵。”通过12年自学苦练葫芦砑花技艺,司马良终于成为了“西北葫芦砑花第一人”。

作为陕西省名优新特产品展销会暨消费扶贫月主题活动之一,此次推介会为市民们展示了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小小的果核、蛋壳、葫芦在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在他们的刻刀下,微雕这门古老的民间工艺再次焕发出熠熠生机。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