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灞桥:打造首个德育村 助推乡村振兴
让“小院变课堂”“乡村变学校”“农民变讲师”,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探索产业发展和文化振兴上,实行新“三变”,通过建设乡村小院、“学党史”“升国旗”“讲文化”,结合“农业+研学教育”,打造首个德育村,规范群众言行举止,让德育进乡村,让美德入人心,盘活农村文化资源,让新“三变”成为振兴乡村文化、盘活乡村文化资源的新引擎。
在乡村振兴探索中,狄寨街道立足自身优势,发掘文化资源优势,结合辖区农业园区研学优势,在车村重点打造一批德育小院、爱国小院、农家小院,通过挖掘爱国主义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孝文化、打造一批农家小院,让群众利用农闲时间将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文化、德育文化以手、口、传等方式讲述给外来旅游、研学的青少年,以此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研学需求结合,达到群众增收,让传统文化、德育文化、爱国文化发扬光大,产生效益。
德育课堂是以乡村小院为授课场所,专业农民为讲师的德育培养新模式。由农民利用自己的院子,利用自己曾从事的职业和传统手艺为主体进行授课,让城市群众学生感受乡愁,体会乡村教育,通过农民讲师将自身闲置院子、物品通过展示和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爱国文化、传统文化、孝道文化、交际礼仪、农耕文化等传统文化内容,从而推动乡村德治水平,让城里人记住乡愁。
车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大喇叭”向党员和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群众在晨练闲聊中通过“大喇叭”学党史,强化爱国教育,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在车村村委会广场上,由村民志愿者组成的农民国旗护卫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进行升国旗仪式。作为第一支农民国旗护卫队,在升国旗过程中,护卫队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激起了参加升旗仪式村民们的荣耀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在场群众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为打造德育示范村奠定了基础。
狄寨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小进表示,实施乡村振兴党组织要把产业振兴放到首位,积极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着力解决群众的收入问题和农村产业发展问题,狄寨街道为此,积极探索新“三变”,努力尝试让农村变成学校,让小院变成课堂,让农民成为讲师开展乡村德育发展通过“大喇叭书记说”学党史、农民国旗护卫队升国旗、乡村小院德育课堂、农民讲师等形式开展乡风文明教育与研学教育结合让农民创收。
下一步狄寨街道将逐步推出孝道小院、道德小院、爱国小院、农耕小院、木匠小院、竹编小院、法制小院等一系列主题小院,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西安都市居民提供体验乡愁感受农耕文化的德育研学基地,进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