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实现乡村文化生态与乡村经济的共兴

2021-11-11   来源:陕西网 作者:王海

赤牛坬村,是佳县一处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地,位于佳县城南30公里的黄河西岸,原本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一个极偏僻的小山村。全村353户,1008人。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0亩,其中枣林面积2100亩。长期以来,村民一直以种地、务枣、打工为生,人均年收入徘徊在3000—5000元之间,群众生活困难。

592168_800x800.jpg

赤牛坬村全貌。

十余年来,赤牛坬村扬长避短,确定建设红枣名村、旅游新村、美丽乡村,以乡村旅游为主的产业一年比一年兴旺。目前,赤牛坬村基本形成了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公司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参与推动的新型产业格局。多项产业的综合收入远超过去传统的农业和劳务收入,三分之一的家庭仅旅游业一项收入就在5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20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跃升到15000元左右。

赤牛坬村两委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

原村党支部书记高贺小,公道正派、担当负责、工作能力强,连选连任村支书几十年,去世后依然是村民心目中的丰碑。2020年,离任的原支书高建瑁,几年前因意外事故,亲人先后去世,但他强忍着个人痛苦,全身心投入村里工作,支部工作、旅游产业发展井井有条。高永东是原榆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后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一头扎到赤牛坬村,几年如一日,心心念念想着产业发展、群众增收。

村民们说,村两委会办事公道、为民负责、敢于担当,大家心气儿顺,都愿意跟着村干部干,村里的事业一直走上坡路,实现跃升。

为了找准方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先后5次到礼泉袁家村、浙江莫干山和河南郭亮村等地学习,确定了以农耕文化旅游业为统领的“红枣名村、旅游新村、美丽乡村”发展思路,并邀请榆林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赤牛坬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以及农耕文化、窑洞文化、红枣基地等规划。发展中,赤牛坬村本着围绕规划,适度调整的原则,渐次落实各项规划,确保了工作科学、合理、有序发展。

592166_800x800.jpg

赤牛坬村民俗表演。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赤牛坬先后投资150万元用红砖硬化村内道路5条,解决了村内90%的居民出行问题;投资55万元新开挖5口水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吃水难题;投资40万元新建赤牛坬社区合作医疗定点卫生与计生服务站,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看病还便宜”的愿望;投资145万元建成文化广场,投资50万元新建中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以及多功能服务厅等相关文化设施,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和品位;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提升改造了电力和通信设施。目前,赤牛坬村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高。

赤牛坬村偏僻落后,但历史悠久,农耕、民俗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发展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09年以来,村里动员老百姓将废弃的家居摆设、手工艺品等搜集整理、修复保护,集中陈列摆放,建起了陕北首家成规模的村办民俗博物馆。目前共有展厅展室68个,展品10万余件,再现了陕北农村生产生活场景。

村里还打造了国内首部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以半山半水为舞台,以全体村民为演员,真实地再现了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情景。自2016年8月开演以来,已成功演出580多场,入选全市精品文化工程。与此同时,排演戏剧秧歌舞剧《又是一年春满园》,红歌集体舞剧《社员都是向阳花》,特色产业剧《枣乡人民欢迎您》,以餐饮为主题的情景剧《黄酒歌会》《千人枣糕宴》《五彩灶台,烟火人家》等六台游客喜闻乐见的剧目。

赤牛坬村还特别注重做大年文化、节文化,尤其是“赤牛坬过大年”活动,吸引了各地游客参观、度假,打桔槔、耕地等一系列农耕体验游乐项目也顺势开发出来。村里改造建设陕北特色的窑洞景观“牛岭山寨窑洞布达拉宫”“高岵庄园景区”和“金牛卧山谷”民俗客栈,展示穴居文化、窑洞文化的变迁史,也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看点。

目前,赤牛坬成立了榆林市大美乡村旅游有限公司,采取集体引领,村民入股的方式,专业化承包运营村里的博物馆和其他旅游资源。承包收入七成用于农民分红,三成用于村集体投资发展。村里先后成立了红枣、手工挂面、养羊等十个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集体和个体经济。

为扩大影响力,村里还组建“赤牛坬农户品加工销售中心”,专门加工销售赤牛坬品牌的枣糕、黄米馍馍、五谷画等农副产品,规划建设专门的商贸区、游乐区和农特产品展销平台,公开对外招收客户,目前共计入驻的各类商户共计50余家。

592167_800x800.jpg

赤牛坬村“农”味十足。


——人才匮乏。赤牛坬的成功得益于人才,得益于近年来历届德才兼备的村干部,得益于一位有情怀、有能力的退休干部,得益于村里一批敢闯敢试的能人。但同时也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村里现在不乏“土专家”,可是经营现代旅游的专业人才凤毛麟角。目前为止,面对大批的旅游团队,村里还没有培养起一名专业的讲解员,从业人员中,70%的人在60岁以上。从长远来讲,人才的短板必然会影响赤牛坬的高质量发展。所以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人才是更大的生产力,乡村振兴,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

——农民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村民中仍有一些眼光不长远、图一些小利的人。这些人是村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的某些言行不利于村内团结,不利于产业升级。提升农民素质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法治观念。

——社会事业滞后。调研中,村干部表示现在一个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校,因为城镇化的大势,加之各方面条件落后,村里费尽周折,学校仍濒临撤销。这将意味村民中又有一批家长要背井离乡,跟着孩子到城里上学,意味着村里发展旅游,又要少一批中坚力量。

赤牛坬村发展治理的实践,有一定的经验启示。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可以说没有强有力的党支部,就没有今天的赤牛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合理确定方向和目标。最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整合资源,培育特色,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几年来,赤牛坬村把破破烂烂的窑洞,弃之不用的生产生活用具和七老八少的农村农民进行整合、打包和激活,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让群众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同时创造机会让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业转型。坚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集体实施分户治理相结合。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加快速度,放大效应。

编辑 / YIAN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