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聚合全域之力 “垒土”秦创原
秦,是陕西的简称;创,即创新;原,是高地。秦创原,一个志在将陕西的科技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的创新高地,在过去一年加速隆起。作为陕西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一年来,西安高新区一路奔跑,聚合全域之力,为秦创原的隆起持续“垒土”助力。
2021年3月,陕西省正式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下简称“秦创原”)建设工作。同年11月,西安高新区出台《关于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发展意见》,将自身定位为秦创原的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和示范样板区,让“四个高新”与秦创原建设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一年来,西安高新区进一步壮大已经形成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壮大”创新链条,通过打造秦创原“三器”体系,整合各类科创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科创热情,在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企业成长等环节实现多点突破,秦创原建设成效显著、成绩喜人。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激活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原始创新是我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深度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问题,以打造秦创原原始创新策源地为抓手,以丝路科学城为主承载,不断增加科研投入,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秦创原建设提供助力。
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高新区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达6.4%,提高了0.48个百分点;有研发投入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提升至81%,较年初提高了4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3.02%。
在高强度的投入下,西安高新区诞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其中,西安奕斯伟与西安理工大学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开展深入合作,成功完成了大尺寸半导体硅单晶生长核心工艺与控制技术的开发,实现了我国在集成电路硅片制造中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重大目标;由西安蓝极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世界首台输出功率为30W蓝激光手术设备及RCD-600半自动体外除颤仪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实现了国产重大医疗器械在半导体激光领域自研、自制的重大突破……据了解,过去一年,西安高新区全年技术合同认定额达650亿元,同比增长了41.3%。
在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西安高新区还在持续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进一步激发原始创新活力。
2021年,西安高新区共集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81个,培育新型研发机构203家,创建国际化平台37个。
除此之外,西安高新区还在全面推进阿秒光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将在今年形成以中科院系、高等院校系、省属重点企业系为代表的秦创原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通过激发原始创新活力来获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聚焦科研经济“两张皮”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西太路、终南大道西南角,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项目数十栋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内部装修正在紧张进行。
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项目总投资88亿元,占地417.84亩,共有各功能楼宇43栋,分为企业总部、人工智能园、工业互联网园、国家电子实验园四个功能区。据了解,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A区项目将于今年建成,整体项目将于明年全面投用,届时,这里将成为秦创原电子信息产业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全省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示范样板。
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是西安高新区与区内高校科研院所一体融合发展的标志性成果。除此之外,西安高新区还与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就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了诸多探索。如,西安高新区与西北工业大学成立了校地合作共建工作专班,全面推进三航小镇、空天动力研究院早日为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作用;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推进西电大学科技园建设,并试点开展科研人员停薪留职离岗创业,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高校、走出实验室……
作为陕西省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西安高新区有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面临科研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科技优势更多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一直是西安高新区完成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课题。
除了不断深化校地一体融合发展,西安高新区还持续扩充硬科技创新要素交易市场服务功能,引进、培育认定技术经理人216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高新区探索出的技术经理人“1+3”特色服务体系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推广的支持创新改革举措,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百佳案例。
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保障下,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结出累累硕果。
据了解,2019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支持国家重大项目产业化20余项,奖补资金超1亿元。其中,中科微精承担的飞秒激光超精细微圆孔制造装备项目突破了光束扫描技术、自适应定位技术等七大关键技术,形成直接经济效益近2.11亿元;紫光国芯承担的高性能第四代DRAM存储器项目,撬动企业研发投入1亿元,新增营收达2亿元;中煤科工重大产业化项目助力实现税收超过3亿元。
聚焦科技企业成长需求
打造滋养创新的“生态雨林”
4月8日上午,秦创原上市企业园正式开工,这是西安高新区支持企业发展的最新举措。
秦创原上市企业园以“总部+研发”为主,亩均投资达1000万元以上,亩均产值达1200万元以上,将成为“秦创原”上市企业集聚高地。
在园区建设的背后,是西安高新区着眼科技与金融互乘放大,为企业发展引来的金融活水。据了解,早在2021年,西安高新区便推动三大交易所驻陕基地及陕西资本服务中心落户,精准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一对一”企业上市服务机制,推出了“秦创原”上市“五专”机制。在该项机制的保障下,去年,西安高新区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8家,其中科创板5家。
秦创原上市企业园的建设将发挥一批上市及拟上市重点企业辐射带动的龙头效应,逐步形成“基础研究—科研转化—集群培育—服务输出—智能制造”的融合体系,同时也将带动更多企业享受到金融活水的浇灌。
挂牌上市借力资本市场,是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重要标志,而在此之前,企业的成长需要更加细致的呵护。
成立以来,西安高新区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全要素、全生态的孵化体系,构建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壮大”的创新链条,为科技企业成长壮大培植了肥沃的土壤。
2021年,为全力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西安高新区制定秦创原西安高新区建设“1+3”实施方案,出台《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科创九条”)“上市十条”“人才十条”等系列政策,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包含机制、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的全方位支持,为企业成长打造出一片土壤肥沃、水汽充足的“生态雨林”。
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持续壮大,全年新增各类企业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同比增长超30%达3207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3874家。
2022年,西安高新区围绕秦创原出台的系列政策所释放效应将进一步放大。“按照相关政策,2022年‘科创九条’预计惠及科技企业6000家、支持金额达9亿元,‘上市十条’预计支持上市企业10家;‘人才十条’预计支持高端人才4000名以上。”西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原”上风起,科创正劲,西安高新区秦创原建设如火如荼。2022年,西安高新区将继续聚合全域之力,为秦创原建设进一步“隆起”“垒土”助力,力争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7.5%,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5000家,全面建设秦创原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示范样板区。
编辑 / YIAN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