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保护“加码” 国家公园要来了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5月25日,陕西省政协召开“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专题协商会。
进展 秦岭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全面完成
秦岭主体在陕西境内,其陕西段涉及6市39个县,总面积5.82万平方公里,占我省省域面积的28.31%。结合此前的调研,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薛占海在会上讲述了秦岭的变化——秦岭地区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76.4%增加到2022年的87.6%,平均每年增长0.51%;秦岭陕西段植被固碳释放氧气总量从2000年的1910万吨上升到2022年的2327万吨,年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8.3天。与此同时,绿色产业发展也形态初具。
2021年10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复函同意开展秦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至此,一个美丽、全新的秦岭国家公园呼之欲出,指日可待。来自省林业局消息,目前创建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
虽然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薛占海表示:“当前秦岭保护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国家公园创建遇机制体制难题。”
他在发言中举例,按照面积计算,秦岭国家公园对应的管护设施建设需求系数为2.475。现有的设施不能满足国家公园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等现实需求,特别是网络传输体系、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数字化科研宣教平台建设更是缺口较大。
作为中央水塔,对秦岭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监测依然是薄弱环节,对于秦岭的水循环各环节及其时空特征尚缺乏定量的了解,在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科学支撑不足。
此外,我省秦岭区域内大多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涉及39个县(市、区),其中32个是脱贫县,地方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均低于陕西平均水平,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薛占海表示:“目前关于秦岭保护还没有建立起完善、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秦岭区域人口众多,发展问题也需得到有效解决,让地方群众能从生态保护中直接受益。”
建议 实现公园建设和群众增收致富“双赢”
“建议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禁止生产经营和群众生产生活受限等问题,制定出台补偿政策和措施。”商洛市政协主席王宁岗提出,建立和完善野生动物伤害保险制度、设立生态补偿基金、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增加公益性岗位、加大生态移民补偿扶持投入等,努力实现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和群众增收致富“双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邢成举将建议的落脚点放在了农民可持续生计上。“对秦岭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内农户的数量、生计结构、生计来源和可替代的生计转型方案进行系统、全面的调研。对规划范围内国家公园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农户家庭生产或生活的影响和补偿状况、农户对公园建设政策感知及替代政策参与需求等方面开展调研并摸清相关情况,为国家公园建设中农户权益的保护做好铺垫和方案筛选。”
在会前提交的书面材料中,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也提出:秦岭国家公园建设的最大瓶颈是管理体制的复杂性,利益冲突的严重性,因此,要合理分区。具体来说,评估确定范围内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环境破坏较强区域及其关键问题,初步确定重点区域范围边界;科学规划管控空间,划定管控分区界线,还应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和文化格局。
“要广泛运用互联网,实现智慧化管理。”省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刘勇说,“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秦岭1.34万平方公里内生态环境和游客与巡护者的活动情况;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将65个自然保护地内的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保护区进行大数据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和预测。”(编辑 王瑜)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 / YIAN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