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现代剧《楷模村》 以初心烛照未来

2023-07-31  

微信图片_20230731141102.jpg

秦腔现代剧《楷模村》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受访单位供图

是躺在昔日“农村楷模”的金字招牌下“等靠要”,还是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穷落后的家乡面貌?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秦腔现代剧《楷模村》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上亮相,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牵引着观众的价值思辨与审美愉悦。

老年人的固执,青年人的敢为人先,老观念与新思想在新时代的楷模村碰撞;主人公周正矢志不移、不改变家乡面貌绝不回头的坚毅,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心;信天游、陕北说书、九曲大秧歌渲染出陕北特有的地域风情;激越慷慨的秦腔演绎着撼人心魄的红色叙事……这部以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为原型创作的《楷模村》,甫一上演就受到观众的喜爱。演出现场,叫好声、掌声此起彼伏,专程前来观演的业界专家也纷纷给予好评。

《楷模村》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楷模村”,重温这个陕北乡村从“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发展历程。

楷模村

奋斗精神代代传

1943年,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轰轰烈烈的边区大生产运动期间,陕甘宁边区绥德地委的调查组来到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在调研中,调查组挖掘出劳动英雄刘玉厚的感人事迹,并指导全区开展“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的活动,大力推广“郝家桥经验”,把绥德地区大生产运动推向高潮。

1944年,绥德地委授予郝家桥村“农村楷模”称号。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郝家桥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昔日楷模,今又楷模。几十年来,在两代人的不懈奋斗中,郝家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曾经的“面朝黄土”到今天的“面朝产业”,实现了党带领基层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变迁。

为了将这个两代人接续奋斗、最终走上致富之路的真实故事呈现给更多的观众,再现这段熠熠生辉的红色记忆和革命历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以郝家桥村为原型,创排了秦腔现代剧《楷模村》。该剧先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项目、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重点选题项目。

有着80多年红色革命历史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中国戏曲现代戏创作演出的开先河者。早在延安时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就创作演出了《血泪仇》《十二把镰刀》《中国魂》《穷人恨》等打击敌人、鼓舞军民士气的优秀戏曲现代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更是推出了一批讴歌党、讴歌人民,宣传社会主义好政策、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现实题材戏曲精品力作。此次,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骄杨之恋》《楷模村》《生命的绿洲》的接连推出,充分彰显了陕西文艺工作者意气风发、昂扬奋进的新面貌,也推动陕西戏曲事业向更高的艺术境界不断迈进。

正能量

精彩剧目受称赞

随着《楷模村》在陕北民歌《拥军秧歌》欢快的旋律中谢幕,演出现场的音乐与喝彩声此起彼伏,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观看演出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外联部原主任朱佩君盛赞:“《楷模村》是一部散发着满满正能量、催人奋进的优秀艺术作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两块‘楷模’牌匾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共产党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忘初心,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光芒。”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景俊美说:“《楷模村》聚焦最基层的乡土社会,直面当地百姓对家国大义和集体利益的认知偏差,从一位先富起来的带头人的视角,展现了发生在陕北这块红色土地上的生动故事。该剧人物形象生动,既有核心人物的充分展现,又有群像的立体刻画。文本朴实自然,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根性文脉。那句朴实的‘老百姓就是盼着过安稳日子呢’,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老师韩继华表示:“该剧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的顽强拼搏,特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不变初心。三位主演的表演格外精彩,青年演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体现了西北最高秦腔学府的整体实力和风采。希望剧院多排多演这样的好戏,也希望一些精品剧目能够到南方来巡演,让我们看到更多富有陕西特色的作品。”

专程前来观看的陕西观众赵小红说:“看到家乡的秦腔就像闻到西安肉夹馍、羊肉泡馍香气扑鼻的味道,非常亲切。今晚在北京看到来自家乡的秦腔,让我的家乡情怀得到满足,感谢家乡艺术家的精彩呈现。看到在党的领导下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到由衷的自豪。”(本报记者 柏桦)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 / ANNA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