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社会实践队赴宁强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24-07-25   来源:大美陕西网 作者:郭帅 陈寒池 许哲恒

为感受乡村脱贫攻坚成果,挖掘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学校力量,7月18日至7月21日,西安工业大学“循可靠路径,促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赴汉中市宁强县开展乡村振兴促进实践活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叶子变“金叶子”

360截图20240725095823912.jpg

图为实践队员在当地农业示范基地前合影留念

7月18日,实践队前往位于宁强县高寨子镇肖家坝村和古城村的千山现代农业园区进行调研学习。千山现代农业园区是宁强县2012年度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涉及两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1289户、4011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县域茶叶的产业化基础,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茶叶产业的规模化、有机化、标准化,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农业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富民、企业增收。

360截图20240725095836009.jpg

图为绿意盎然的千山茶园

学习羌族文化,了解文化传承新方法

7月19日,实践队来到了宁强县羌族文化博物馆进行学习调研。宁强,古称“宁羌”,有“汉江之源,羌族故里”之称。在历史的长河中,宁强的羌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接纳,羌族文化一直是宁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日,羌族文化仍与时代一起进步,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360截图20240725095846042.jpg

图为实践队员在羌族文化博物馆前合影

在宁强县羌族文化博物馆中,队员们跟着讲解员的脚步,了解到自2008年“5.12”大地震后,部分羌族文化成果及产业遭到了破坏,政府高度重视羌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在该地设立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羌文化中的傩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活动等重要文化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自媒体行业的高速发展,部分羌族文化传承者也借助自媒体平台对羌族文化进行宣传。实践队员们对此也感慨颇深,“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句话在这里得以具象化。

360截图20240725095857920.jpg

图为实践队员在羌族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

之后,实践队员们参观了羌族精美的编织工艺品。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手工编制的产品多次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奖项。而这些文化的衍生工艺品也创造了7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为当地就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360截图20240725095908189.jpg

图为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们介绍羌族文化产业

最后,为了进一步加深校地合作,在乡村振兴中贡献西工力量,实践队指导老师郭帅代表西安工业大学与宁强县羌编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

360截图20240725095953118.jpg

图为西安工业大学与羌编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非遗结合现代化,羌绣焕发新生机

7月20日,为进一步了解文化与产业的影响,实践队来到了陕西宁强羌绣非遗文化产业园。羌族刺绣历史悠久,针法多样,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宁强人民在传承羌绣的同时,也将羌绣同现代产业相结合,使非遗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360截图20240725100002043.jpg

图为实践队员在羌绣非遗文化产业园前合影

羌绣产业通过“公司+学校+基地+合作社+绣娘”的模式,实现了羌绣技艺的有效传承,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与经济发展。根据负责人的口述,羌绣学校持续实施“千名绣娘”培训计划,培训绣娘约6000余人,其中约1500人已经可以靠羌绣实现就业增收。此外,羌绣还与现代化机器相结合,在保证其原创性及特色的情况下,实现羌绣批量化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60截图20240725100013724.jpg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羌绣的现代化生产流程

而后,实践队员与羌绣传承负责人进行座谈。实践队员们了解了羌绣的历史与发展状况、羌绣的花样特色、羌绣传承人王小琴女士事迹以及政府对羌绣发展的支持与鼓励。在座谈中,负责人对羌绣的独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具体的事例,队员们了解到,羌绣的独特不仅在于其花样,更在于其精神内核,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羌绣也为当地部分特殊人群提供了精神支撑。

360截图20240725100026252.jpg

图为实践队员与羌绣传承负责人进行座谈

走进乡村振兴主战场,了解集体经济运行模式

7月21日,本着“走进乡村振兴主战场”的目的,实践队员来到了宁强县舒家坝镇宝珠观村。近年来,宝珠观村探索多种有效形式盘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五个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乡村”的空间布局。在镇人大主席和村支书带领下,实践队员们也实地进入了宝珠观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中,进一步了解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可靠路径。

360截图20240725100037629.jpg

图为实践队员在宝珠观现代农业示范园合影

实践队员走进农业示范园,村支书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宝珠观村以党建为引领,从2011年开始发展大棚经济,主要以瓜果、蔬菜、食用菌为主。目前村上已建成180亩生态草莓园、50亩果蔬基地、50亩羊肚菌基地、20亩水产养殖园和2亩育苗玻璃温室大棚”,因此昔日的贫困村已经脱胎换骨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360截图20240725100046141.jpg

图为实践队员走进蔬菜种植区

之后,实践队员回到宝珠观村,与当地村干部进行座谈。座谈会上,村镇领导就当地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当地的脱贫情况、及当地经济发展等民生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也同队员们探讨了乡村振兴中大学生们能够贡献的力量。同时队员们了解到,集体经济的发展在为当地居民提供分红及就业岗位的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如何留住劳动人口是下一步就业工作的关键。通过座谈队员们也学习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形式、集体经济的实现与发展及基层工作的内容。

360截图20240725100057188.jpg

图为实践队员在宝珠观村与当地村干部进行座谈

360截图20240725100105952.jpg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村干部合影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增进了对乡村文化和基层治理的理解,也了解到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实现乡村振兴。同时也认识到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大学生们有能力也有责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乡村焕发新的活力和光彩。一代又一代驻村干部们的理想与坚守,激励着大学生们去投身于祖国的基层建设,用知识、热情和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共创美好未来。

编辑 / YIAN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