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道2001》:融启蒙现代化于审美民族化之中 ——《马道2001》系列评论之四

2025-05-06   大美陕西网 / 冯望岳   ico_2_1.jpg  
1.1w

康铁岭创作的“古城三部曲”之《马道2001》,是一部自觉地以亿万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艺术形式,书写和表现新世纪之交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情绪融启蒙现代化于审美民族化之中的“新大众文艺”的鸿幅巨制。

1746501701138803.jpg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并明确提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的伟大思想理论。

鲁迅1907至1908年发表《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和《破恶声论》,透析和批判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和异化的民主、自由、平等,提出“致人性于全”、“人立而后凡事举”和“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中国文化与社会现代转型的战略构想。郭沫若100年前《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论中德文化书》、《伟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阳明》等文,既崇尚并确信“马克思与列宁终竟是我辈青年所当钦崇的杰士”,又激赏和确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的进取”精神,还赞美孔子“是兼有康德与歌德那样的伟大的天才、圆满的人格,永远有生命的巨人”;王阳明是“儒家精神的真正传人,自强不息的奋斗主义者”。郭沫若1925年冬为驳斥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而作《马克思进文庙》,让马克思热情地称孔子是远在“东方的老同志”,表明孔孟儒学及其“厚生”、“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其“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联合体是相通的、“不谋而合”。马克思主义务必“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形式和特性,融入我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之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人民文化艺术发展繁荣的方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指出:“共产主义就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是要废除“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共产主义的联合体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郭沫若认为:孔孟儒学之“仁”,就是人道主义;“礼”,就是康德的“良心之最高命令”即“道德律”。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克己复礼、天下为公、美美与共”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明与为地球村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必将引领人类社会自觉地扬弃市侩的、兽道的、霸凌的、战争的丛林法则,而坚持正派的、人道的、民主的、大众的、和平的现代性之路。从而迎接和拥抱一个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火中“涅槃”的美美与共、和平发展的人类世界。

1746501727341844.jpg

(二)

康铁岭才情横溢、博闻强记、学非师授、学殖渊博,他从商洛地区氮肥厂大卡司机而文化局群文科长、外事办副主任,从西安、北京、上海经商到弃商从文,不独成为行万里道佛古刹名观的灵山路,读万卷人世间无字书的卓越的行吟诗人;而且成为植根民间、知行合一的道、佛、儒融汇贯通的中华文化学者!还是一位挥洒笔墨、写志抒情、向善如佛的书法大家!作为书法爱好者的康铁岭书赠文友最多的是“悟道”、“悟真”、“道”、“佛”、“禅”、“禅茶一味”、“上善若水”等;匾牌榜书则有书院门“天香居”、鄠邑区草堂寺勒石佛、禅、咸阳市彬县大佛寺、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四川甘孜“德更寺”、云南箸杰寺、山西五爷庙、南五台圣寿寺、陕北蟒头山等等,并成为能与藏民族区域多位活佛、方丈有深厚交谊,题挂于藏佛寺院匾额的屈指可数的传奇性汉人书写人之一。

《老子》“涤除玄鉴”、“致虚极,守静笃”;《荀子》“虚一而静”;《庄子》“心斋”、“坐忘”等,是最合于艺术规律而影响深巨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庄子﹒达生篇》“削木为鐻”中鲁国木匠梓庆之所以能够鬼斧神工般制作出精妙绝伦之鐻(钟架),正在于他的绝不敢怀“庆赏爵禄”、“非誉巧拙”之念,完全沉浸于超越一切功利与得失之心、心无旁骛、物我两忘、以天合天的最佳艺术创造境界。郭沫若100年前在《生活的艺术化》一文中不仅认为:“削木为鐻”故事所寓蕴的摒弃功利、天人合一、斋戒虚静、物我俱忘的心态心境,所体现的“虚一而静”、“敬天静穆”,物我两忘,就是“艺术的精神”、“艺术的生命”、“天才的秘密”;而且热情倡导“生活的艺术化”,即艺术家首先要成为“一个人”,“一个艺术”品。如果人们的“生活都具有艺术的真精神,都以无私无我为一切生活的基本(原则),那么这个世界便成了一个理想的世界了”。

康铁岭的日常生活首先是艺术化了的,他入则在充盈着艺术氛围的“河洛源”:文化典籍中外名家之书香、案台作书画宣纸笔墨之馨香、古玩奇石瑞草奇花之芳香……,文艺界、书画界及社会各界三教九流诸多高朋文友欢聚海聊之际的妙语茶香;出则壮游天涯海角,京津沪、琼蒙藏,崆峒山、德更寺、圣寿寺、草堂寺……广交儒、道、佛学各界朋友,留下人文佳话墨宝。康铁岭几经商洛氮肥厂大卡司机、文化局“马弁”、外事办主任、商海俊彦,而“邙山”博主、文坛黑马大家之大跨界腾挪跌宕,读万卷社会人生无字书,行万里参禅悟道灵山路,既拥有“天地英雄气,德勇民族魂”,又拥有干一番“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才情、创造力和自信心;还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生命体验,尤其是拥有跨入一种超然世俗功名、离垢净植、清虚静泰、物我俱忘的身心艺术化的超高和超大的格局、品流、境界。

中华文化就是一部崇尚“做人”的文化。鲁迅指出:“人立而后凡事举”;“要作革命文学,首先要做革命人”;“从血管流出的都是血,从水管流出的都是水”。诚如郭沫若所说,艺术是由内而外地“表现的艺术”。“凡事都在做人,做人成功了,事业都会成功的”。康铁岭参禅悟道、求佛向善、洁身自好,已经是极纯粹的一个“天才”、一个“艺术”,他的文学创作自然就是“伟大的艺术”。

数十年的文化艺术的沉淀积累,博客“邙山”的练笔和早期创作自选集《城里城外》出版,而使康铁岭年近七旬、壮怀激烈、创作三百余万言“古城三部曲”《书院门1991》、《马道2001》、《民乐园2011》等,本人成为当代文坛“新大众文学”的大家!

1746501756429414.jpg

(三)

康铁岭“古城三部曲”《书院门1991》、《马道2001》、《民乐园2011》,忠诚而自觉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速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从而默默担当和奉献于“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文化使命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事业。

《马道2001》所蕴含的现代性启蒙主题意蕴是颇繁富而浑厚的。其主要表现:首先是广大公民的循法行事、依法维权的意识普遍提高和强化。马世仁为多出报纸与玄一、木生门在清一堂有“古城三结义”,但是他能清醒看透玄一大师在以非法的传销手法推销“三无产品”清一汤,并告诫刘英“随时准备走人”,“保健品药品风险大,吃死一个人就坐牢了”;赵二东不仅告诫丁光在这个法治社会“要拿捏好自己,别弄犯法的事”,而且提示宫宝塬依法维权,“进京状告金胖子”;杨良民舅爷教导宫宝塬“小伙子弄事,可千万别干一点点违法的事,不然迟早是要吃大亏的”;而马世仁坚持办好报纸策划宣传和古井村开发建设工程、孙鬼刀致力于古城汉服表演艺术的成功;玄一大师以传销手段出售“清一汤”遭查封拘审、木生门以传销手法招徒敛财而遭追捕稽查、宫宝塬欲发横财以金胖子为“保护伞”而使宫宝汉丧命,从正反经验艺术地进行全民性现代法治教化。

其次是以人为本、趋优向善、热情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普遍提高和强化。马世仁、刘英不仅从乡土世界走出来,到古城书院门-马道谋生发展,从战争学习战争,适应和熟悉市场经济社会,为自我创造一个“真正城市人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且同情和携助满仓、赵钢、黄世贵、张秃子等奋斗打拼,尤其是怜悯、启迪、提携和鼓励《废都》中唐婉儿式的刘小凤适应与熟悉市场,从而实现现代人的觉醒、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不断地趋优向善,终于随张满堂到湖北开始创造更加新美的生活去了。

再次是传承中华人文优秀传统,守正创新,弘扬和追求古典伦理价值的意识普遍提高和强化。在西方新殖民主义侵略,物欲横流、拜金主义、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社会时代,在金胖子、章小莹为代表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心为物役、纸醉金迷一群之外,古城马道内外既有王寺镇街道办主任李铁民为代表的忠诚干练、服务民众的基层干部;又有满仓、赵钢、黄世贵为代表的吃苦耐劳、理解和忠诚在家孝敬父母、供养子女的妻子的打工族;还有宫宝塬为代表的在胞弟宝汉丧命、“走麦城”后将一年来所赚全部四五百万元钱交给弟媳手中,两个侄子每人200万、其余供养两侄子长大成人,而自己到红肉煮馍馆重操旧业当炉头的好兄长;犹有赵二东、宫宝塬、王掌柜、杨良民、丁光、老郑、大个子诸位朋友之间深挚厚道、令人泪目的情谊。《马道2001》把自觉地中华民族传统的“五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形象生动的故事和正反派人物诗性地表现出来。

其四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意识普遍提高和强化。《马道2001》写西南“马道巷”在2001年东有莆田老军医诊所、宫宝塬及其古城黑虎拳协会武术培训中心、西有徐五台(玄一)及其道医馆清一堂、木生门及其长安墨子研究会。徇私枉法、骄奢淫逸的“金胖子”遭“双规”判刑20年;招摇撞骗、为非作歹的玄一大师、木生门一族遭拘稽审查;色权交易、腐化堕落与金胖子鬼混而倒逼供职于工商局的丈夫赵胜利与附中美女教师姜东红私奔北京的章小莹;“红二代”杨良民在京舅爷嘱咐说:“要把公家的事当事干……天下是共产党的,是人民的,几个妖兴不了什么风。不要怕,有共产党就有正义”;从“全民弄钱的时代”马道市场一年间的兴衰荣辱,马世仁、刘英、刘小凤、满仓、赵钢们的重心转移于西郊古井村;古井村要全面开发,建设千亩鱼塘,形成新的产业基地,“成立生产发展合作社”,“集体致富共同发展”;马世仁要挂牌“古城新农村战略发展公司”,王寺镇古井等4个村已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则从正反面表现出亿万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的高度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

大凡出类拔萃、超越时空的伟大诗人,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诗人的非凡才华和家国情怀,毋庸置疑,是他创作以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真、善、美为内核的传世之作的深厚沃土。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康铁岭才情横溢、学非师授,博洽多闻,犹有“矢志于道,兼济天下,爱国忧民,自强有为”士文化传统素养。作为兼济天下、匡时淑世的行吟诗人,他热情关注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事业,永远保持着对人生现实问题的强烈的兴趣和责任心。在认识和揭示真理的过程中,仁爱、公平、正义和责任担当的自觉性,应该比学识渊博更为重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小说产生于休息。《汉文学史纲要》指出:汉武帝朝“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非纪实方式的“小说家言,时亦兴盛”。洛阳人虞初作《周说》九百四十三篇;齐人饶作《心术》二十五篇;无名氏作《封禅方说》十八篇。于《史记》以帝王将相为中心、以政治军事为主线的主流历史叙事相比而言,《周说》、《心术》、《封禅方说》所记是民间记忆和奇异见闻为主的边缘化叙事。从六朝志怪到唐宋传奇,从宋元话本到明清小说,中国叙事文学不仅迅速发展壮大,而且为当代诗性地保存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图景。

康铁岭“古城三部曲”《书院门》、《马道2011》以“清明上河图”型“全景录像带”式市井人物和市井生活场景,市井细民的人生起伏、感情纠葛、成败得失,举重若轻地谱写出一部新世纪之交“断代史诗”。晏子敬、李雯是《书院门1991》的主人公,宫宝塬、马世仁、刘英、赵二东则是《马道2001》的骨架人物。书院门东头算卦人刘易经、从为母亲河摄影领队和张大圣弟子到关中书院门前三门峡卖字人老张、天香居阴阳牡丹画家王教授、吹埙人魏笛子,以及假道士晏子敬题写由孙鬼刀刻制的“天下第二碗”匾牌;就从结构上把《马道2011》与《书院门》有机地勾连起来。

《马道2011》与《书院门1991》的主题与人物都渗透着充盈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地域性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作家以摄影艺术师的长镜头,为下岗潮、经商热转型期古城市井生活录像“存照”,就是运用西安与东府鲜活生动的方言、充盈着古今融合的茶烟酒文化、餐饮文化、服饰娱乐文化、节庆与习俗文化、宗教祭祀文化元素的小说巨著,具有浓郁的民族化、乡土化、大众化意蕴和气息。

《马道2011》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无不是运用传统诗词、戏曲、绘画、小说艺术的写意白描的手法,在故事情节的动态发展中人物的性格化行为和语言叙述描写中,在人物肖像和道德修为评价则是借助多侧面多视角散点透视并逐步叙述描写中实现的。人物和文学创作主体的心态意绪,都是融入故事情节的叙述之中的。在生活场景中诸多人物的对话,大都是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之中带出来的;连引号都不用了。中国戏剧、书画艺术是写意的表现的艺术,扬鞭即象征策马千里。古城黑虎拳协会武术培训典礼的武术表演、古城汉服表演艺术团队在古井村的精彩表演,皆堪为“戏中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从事着“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类存在物”,人们能动地运用“内在尺度”、“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化自然”万境。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审美显现,是卡西尔所激赏的“道德真理的寓言画”。

《马道2001》是极富有现代启蒙主题意蕴的、秦声秦韵的当代大都市题材现实主义史诗。融启蒙现代化于审美民族化之中,以爽朗明快、粗犷豪放、幽默风趣的“话本体”述说当代市井生活故事,使《马道2001》既不同于巴金、柳青到路遥、陈忠实现代小说传统语体,又迥异于汪曾祺、贾平凹等文人笔记小说语式,而卓然不群,独树一帜。鲁迅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倡导:“现在的文艺家写我们自己的社会,连我们自己也写进去”,“连自己也烧在里边”;《文艺的大众化》主张:“应该多有为大众设想的作家,竭力来作浅显易解,大家能懂,爱看”,对“大众有益”的作品。在“琼瑶言情热”、“金庸武侠热”、“张爱玲热”、“韩剧热”、“宫廷剧热”、“科幻穿越热”、“快餐网络文学”之外,时代和大众呼唤启蒙现代化与审美民族化的“新大众文艺”。无容置疑,康铁岭300多万言的“古城三部曲”《书院门》、《马道2011》、《民乐园2011》,正是融启蒙现代化于审美民族化的“新大众文艺”的高峰之作、扛鼎之作、传世之作!

| 编辑 辛文     版权与免责声明 

    继续阅读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6286号